2012年12月3日星期一

愛死三峽系列(4)之鶯歌陶瓷博物館




這一天,我們來到了鶯歌陶瓷博物館。



鶯歌小檔案

由來:北面山脈斜坡的巨石,長得像鸚(鷹),故稱之「鷹哥石」、「鶯哥」、「鶯歌」。傳說此奇石常吐霧食人,而當鄭成功領軍經過此地時,被瘴氣所阻擾,士兵被食,於是砲打巨石,使其瘴氣散,而得以進軍
 
特色:以陶瓷工藝最為著名。

櫃檯旁是一個蛇窯。蛇窯內部加上一層釉料,形成光滑的表面,與外部粗燥表面相比,華麗極了。

介紹陶瓷
優點:耐高溫、耐醃製、耐酸鹼。
缺點:易破碎。
用處:製成佛像,包括觀世音菩薩、天上聖母(媽祖)、關聖帝君、福德正神
            製成器皿,包括酒器、茶杯、夜壺、藥罐、碗筷陶匙等等杯碗瓢盆
            製成玩偶當擺設品,以人物為主。

考一考
Q:為什麼有些用陶土製成的湯匙上方會有孔,有些則無?
A:早期的陶瓷食品器皿在製作過程中考慮到衛生而將陶器漆上一層釉,而後拿去燒,底下方就會有一圈無漆釉的部分方便提起。後來的瓷器(尤其像湯匙之類的)為了節省空間燒,就設計了一個小洞方便垂吊,而底部就是全上釉的。

Q:為何有些神像會以前傾的方式呈現?
A:神像大部分會擺放在屋簷上,以前傾的方式,主要讓屋主知道是哪尊神像,保佑神明。



陶陶樂的時間了!親手捏捏陶土,重拾已久的玩意。
首先將陶土打平,再進行拍打捏搓,形成與手掌般的厚度。
將自己喜歡的圖案用陶土貼在模板上,再用先前做好的陶土片蓋上去進行拍打成型。
捏捏捏,拍拍拍,陶土成型了。拿下模板,圖案就附在上面了!
如要釉燒,需要花上超過一個月的時間定型。



陶土小知識 (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提供)
Q:陶土經過高溫燒製後會有什麼變化?
A:陶土乾燥後沒有塑性,受到碰撞會碎裂,遇水則融化。窯燒過程,因土的厚薄,內含雜質、乾透度等會影響作品的燒成與否,因而可能產生裂紋或部分變形。燒製之後作品體積的收縮度為10-15%之間,經過高溫燒製過的陶土,會變得較堅硬,也容易保存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