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

501T 柬埔寨 單生活

         一本護照,一個登山包,七月六日凌晨我出發了。這一天,我期待已久,一個從來沒想過留台升學後還有再次出國的機會。瘦小的身子,背負著龐大的登山包走到客運站,形成了很明顯的對比,我知道這將會是個從心出發的難忘旅程。

        選擇柬埔寨,或許是冥冥中注定的。來自東南亞馬來西亞的我,對於柬埔寨的歷史了解並不多,柬埔寨的神秘驅使著我前進。與另外20人到機場準備登機的當兒就發生了一些小插曲,這一趟志工服務更需要彼此的包容、互助、與支持。好不容易辦好手續安心的在機上欣賞風景,一路幻想這14天會過著怎麼樣的生活。近三小時半的空中飛航,我們抵達了柬埔寨首都金邊國際機場,一大片的藍天白雲似乎在向我們招手,一大片的草原泥濘打開了我們的視野。我真心覺得過去看到的世界真的好小好小,有如井底之蛙。

        我們的服務據點是位於柬埔寨南部茶膠省的一個小——湯姆村。兩個小時的車程,我們體驗了半程顛簸的崎嶇狀態,親眼見識當地的貧富差距,路邊的高腳屋、吊橋及悠閒的生活與城市的高樓水泥屋緊湊節奏活生生呈現在眼前。卸下行囊才是真正的開始。抵達湯姆村剛好是午餐時間,第一次大家圍在一起,手牽手輪流代禱,祝福每一天都能夠平安順利,簡單的願望,不平凡的禱告,一陣暖流從每個手心傳遞,這是賜予我重新啟動的力量。每餐都會有豐盛的兩菜一湯及熱帶水果,掌廚媽媽們熱情款款的招待,一盤又一盤不斷上菜,擔心我們這些城市小孩吃不飽,我們學會了知足與感恩。靠著縫紉維持生活的自給自足也教會我們不可小看自己的力量。 在鄉下簡樸的生活環境,牛、馬、雞、豬、狗與人類幾乎零距離接觸,經常會在我們身邊或腳下覓食。我想,人與動物的關係就是這麼奇妙吧!

        下午是志工們教學的時刻,我們第三組計劃好的巧拼教案就要派上用場了,多虧有另外三位組員的協助,第一個星期的主題週教學還算進行得很順利。雖然孩子們懵懵懂懂的,多半聽不太懂我們在說什麼,要感謝各指導老師的翻譯,才能將我們準備好的教材與指示傳達下去。五個班級的學生程度不一,有的是共同用竹子搭成的簡陋教室、窟窿地板、微弱光線,還有一顆好奇心。第二週的主題活動是要利用寶特瓶製作成品,讓小朋友們在寶特瓶上 塗鴉;或是做成小遊戲,閒暇時有娛樂。他們很喜歡我們的到來,很期待每一堂新鮮的課,每一次看到孩子玩得不亦樂乎的神情,燦爛的微笑,真誠的看著你,讓我無時無刻提醒自己要常陪伴他們、關愛他們小小的手,用心的繪出心中的畫;課前的問候和下課的擁抱,會讓我倍感溫暖與窩心。看見孩子,似乎童心就在不遠處。

        晚餐後,志工們會聚在一起進行小組遊戲。透過活動,讓每一位志工可以更了解自己及對方,過程中時而歡笑,時而感動,大家的心更團聚了。還記得最後一次的小組活動是由領隊主導,桌上擺滿21張白紙,每個人手上拿著一支蠟筆在紙張劃下一條線,串連每一張空白紙,隨著自己的心意挑選一張並在紙上作畫。後來才知道,畫出來的結果是反映自己的性格,有些人會因為各種線條牽引出一幅畫,有些人會重新鋪陳,創造自己心中的想像。不管怎樣,作品完成後,我們又重新拼湊,不論畫作如何凌亂如何普通,很神奇的,我們找到了那一條牽連線。感謝領隊用心的籌備這個小活動,它給我很大的啟發,全新的收穫。因為緣分,我們相聚在柬埔寨。

         認真好學的孩子喜歡晚上的課餘時間多學習中文及英文,偶爾談起夢想,從他們閃爍的眼睛看到了希望,藉由分享他們自己的故事,我會為他們感到榮耀,但另一方面又感到徬徨無助,我們除了陪伴、傾聽,還能做些什麼。今年有四個女孩將要升大學,面臨種種經濟與條件困難卻不放棄,她們非常樂觀、開朗,一直逗我們,盼望有一天可以到台灣找我們。交流的過程,我不斷的思考,我的夢才要開始想,才要開始行動,這讓我真正察覺教育確實可以改變一個人,而且改變極大。

        這14天,除了教學,當然少不了到處觀光。我很懷念騎腳踏車迎風賞景,喜歡被大自然寵愛著,來回兩小時,我們竟然快到達越南邊境,外邊是炙熱的陽光,對我而言卻是一股熱血在沸騰。街上是正方塊的稻田,黏稠的泥巴路,高聳的椰樹,不止的喇叭聲,瘦骨如柴的白牛和背負重任的馬兒在前進。我們還到過湖邊,沒有任何阻擋物的天空是多麼美麗,360度任你旋轉,可以看見不同形狀的雲朵在飄移,而低下頭有你自由畫作的沙地,有人說這是療愈心情的好場所。  走訪早市和市場可以體會當地人的風俗民情,透天的三輪貨車,飲料必加糖及任加茶的續杯經歷,有著很便宜的米餅脆皮炸物,穿著袈裟的和尚;動物園路上一行人可憐兮兮的乞討,毛茸茸的鹿角,細滑冰涼的沙灘,放下一切煩惱用力潑灑海水是我們共同的回憶。雖然到不了真正的吳哥窟,但小吳哥遺址也是令人難忘,比賽看誰快,互相激勵往上爬,為的只不過要到頂端從上往下鳥瞰全景的快感。不知道有幾千年歷史的古老建築,是我們擺設封面照片姿勢的最佳背景。

        柬埔寨的一切真的幅很美很迷人的畫,我們只不過是過客。這一趟旅程,給我很多美好的體驗。離別前的晚會,一齊跳著舞,擁抱青春揮灑熱血,還有越唱越傷感的『知足』,我們都哭了,我們知道這或許是最後一次見面,就像歌詞所說『為了你而祈禱而祝福而感動, 終於你身影消失在人海盡頭 ,才發現笑著哭最痛』兩個星期,我們21人與湯姆村民結下了友誼,不只孩子,將升大學的好姐妹,童真未泯的校長,掌廚媽媽和阿嫲,我們用淚水道別,說再見真的很殘忍,各種不捨與想念頓時湧上心頭。

有沒有一扇窗,可以打開你的視野?
有沒有一道光,可以點燃孩子的希望?
有沒有一個旅程,可以讓你過個充實的暑假?
是的,501T柬單生活,我找到了答案。













2012年12月25日星期二

愛死三峽系列(9)之結訓典禮

三角湧文化志工與校園導覽志工培訓,證書上刻著這幾個字。
有點心虛,勉強地拍照。
其實我也曉得,是學長放水讓我及格。

外頭狂風在咆哮。是時間到了吧。我想。
廳裡坐滿了人。寒假出隊的一群熱情志工。他們的升旗禮。
很莫名的踏入會議廳,茫然的坐在規定的一區,不知所措。

我真的嚇呆了!
隆重的儀式,莊嚴的結訓典禮。

想起頭一次實際導覽,腦袋滿是碎片拼湊的文字。
正式的一句話都說不好,一直是我心裡糾結已久的毛病。QQ
大家的安慰弄得我更加慚愧。
諒解與包容,算是給我的鼓勵。
只能默默感謝他們的支持。

我想,這張證書,是我改進的動力。
希望有朝一日,可以帶著我的團隊環遊天涯。
三峽,咱們有緣相識,瞧我再一次把你挖得天翻地覆追根究底的時刻吧。

最後,跪求腦袋瓜的碎片早日拼湊出完好無缺的句型,不然我真的GG了。

2012年12月9日星期日

愛死三峽系列(8)之艋舺半日遊

喲~艋舺趴趴走嚕!

艋舺小檔案
艋舺(meng3 xia2),又稱文甲,現在的萬華,是台北市發源地。清雍正初年,福建泉州之晉江、南安、惠安三邑人士渡海來此地搭建茅屋,販賣番薯為生成小村落,稱為番薯市。平埔族人以獨木舟自淡水河上游載運產品與漢人交易,稱獨木舟為『banka』,艋舺地名由此而來。

由洪健榮老師的帶領,首先來到龍山寺。

 

 第一站:廣州街龍山寺

 
建於1738年,昔日為艋舺地區信仰、自治與自衛中心,歷經數次大修重建。

為求心靈安定,三邑人士合資興建龍山寺,恭請家鄉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來祭祀。老師說若是觀音廟後殿必備媽祖,而媽祖廟內也會祭祀觀音。觀音與媽祖是息息相關的。龍山寺初創時因遭大地震、暴風與白蟻蛀蝕先後損毀,福智大師捐出7000元作為修復資金,後人為紀念祂蓋了紀念館以示尊重。二戰時期,附近居民因於觀音菩薩蓮台下無一遭遇災難,相信菩薩顯靈庇護而對之更為敬仰。

 
 龍山寺,對於百姓,是宗教的祭祀中心。而對於藝術文化工作者,它是民間藝術的發展縮影。是艋舺第二級古蹟。
 
第二站:西昌街青草巷
 
 
青草巷源起之一是艋舺開墾之初傳染病多,醫生少,遂有藥販兜售漢方青草巷,逐漸形成青草市集。
 
老師介紹我們來到這家常來光顧的青草茶店,請我們喝甘甜的青草茶,對於中藥一竅不通的我,在這裡看到了很多特別中藥術語,如:心臟草、盤龍參、金錢薄荷、五爪金英等等。冷冷的青草茶在這冬天,還是清涼、溫暖的。
 
  
 第三站:剝皮寮歷史街區
 
為萬華過去的木材集散地,兩百多年的歷史街區。早期發展為煤炭販售集散地而通稱為土碳市,當時曾是商業交易熱絡的街坊,擁有不少精緻洋房樓房屋,自清代至今經日治時期,仍保有初期開發的空間特色。
 
清代稱之福皮寮或福地寮,日誌時期稱北皮寮,光復之後稱為剝皮寮。那是剝什麼皮呢?有剝獸皮、剝樹皮、閩南語發音的北皮的傳說。
 
走進時光隧道,耳邊響起老歌謠,拿起電話筒,可以聽見從前剝皮寮的故事。
非常的有創意!!
 
 
這裡實在太太太吸引我啦!走不完的剝皮寮,看不完的故事,玩不完的遊戲,還有拍不完的照片!!啊~下次一定還會再來!
 
第四站:永富冰淇淋
 
來到萬華,走在街上,看到的美食不是一般可以看到的,好特別!老師又推薦這間位於貴陽街的永富冰淇淋。這家自1945年開始營業的古早台式老店,售賣的是傳統冰淇淋口味。冷冷的冬天,品嚐雪糕,絕配!這家雪糕,不像一般的雪糕,它非常綿密,香醇順滑。嘩~再次流口水了!
 
第五站:艋舺教會
 
1872年,馬偕牧師來到艋舺傳揚福音,被認為違反佛教而受到本地人的侮辱挑釁。當時的地方三大姓(黃、林、吳)帶頭極力反對教會的建築,認為尖角的屋頂有殺風水。直到居民被馬偕牧師為民服務的真誠打動了,而不再反對在此地建教堂。同期該地方出了三個秀才,此教會因而被稱為『艋舺風水塔』。
 
馬偕牧師到過香港、中國、台灣傳教,學習台灣話。娶了台灣太太為妻,其女也成為台灣媳婦。馬偕經常幫人拔牙,還蓋醫院建學校,其重視醫療與教育。
 
第一次親身來到教堂,眼前的龐然大物手風琴使其更為壯觀。翻了手讀本知曉傳教的媒介,是由羅馬字拼出的台語!馬偕牧師是用台語來傳教的。
 
第六站:清水巖祖師廟
 
廟內主祀宋代高僧清水祖師,為安溪人的守護神,為台北三大廟門之一(艋舺清水祖師廟、艋舺龍山、大龍峒保安宮)。廟殿內的古典建築風格,栩栩如生的黑面祖師是遊客參訪重點。電影《艋舺》也在此地取景。
 
艋舺祖師廟,是艋舺的第四間廟宇,卻是現在台北三大廟之一,是第三級古蹟。這裡雕刻多用磚頭,是雕刻裡最困難的部分,顯示雕刻家手工的細膩度。此廟的落鼻祖師是遊客必看景點。每座廟都會設口井,以預防疾病傳染。
 
 
第七站:亞東甜不辣
 
這是我們的晚餐地點——亞東甜不辣。這餐,又是老師破費,太不好意思了。一碗甜不辣非常多配料,而我吃了蚵仔麵線。六點營業前光顧,算是我們運氣好!
 



第八站:艋舺青山宮
宮內奉祀泉州三邑人守護神『靈安尊王』,俗稱青山宮。由於青山宮主神靈安尊王之神格,類似城隍爺,同時掌理司法、檢察之神,因此一切設施與城隍廟相同,所異者,青山王管轄不限某區,而是隨時巡守天下、監察民生。
 
第九站:華西街觀光夜市
 



哈哈!這裡真是美食天堂啊!最後一站華西街,走馬看花的與美食插肩而過,老師說這家台南担仔麵價格不菲,果真,菜單上的擔仔麵套餐一人竟要1200元起跳!老師說這一生人必須品嚐的美食之一。還有燒麻署,冰果店都是夜市必吃美食。
 
結束了一天的旅程,感覺過了一個非常且極度豐富的一天。下次,一定會,在造訪! 


2012年12月8日星期六

愛死三峽系列(6)之再闖三峽祖師廟

早上天不作美,昨天難得的好天氣今天不見了。來到三峽清水祖師廟,李景文老師再次講解典故,今天的方向比較著重建築特色。他說後期建廟的人講求燒心香,雙手合掌膜拜就行。早期三峽人有句話:『你靠官,我靠山』證明三峽有很多樹木用來遮蔽。由於土地公廟屬於南方人的信仰,從一門改建到三門,最後到了五門三殿,是地位的顯現。而北方的行修宮多於因為風、沙、雪的影響沒有南方廟宇般華麗。

李梅樹先生建廟注重的層面包括器物層、制度層和理念層。器物層包括藝術創作,制度層講求雕工的細膩,而理念層則是宗教人文素養與心靈的層面。三峽祖師廟是中國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典故、五行等精華的結合。大膽採用中西方合併的雕塑,有透空雕、浮雕、陽雕、陰雕四種。

廟堂內的藻井就分好幾種,因為構造的緣故可以挑空拉得高,讓煙升上。四個門神手上拿著的分別代表風調雨順,中間的就是哼哈二將。為什麼每間廟堂都會有龍門和虎門呢?老師解釋從龍門進希望求福氣,從虎門出希望除厄運。所以有句成語『羊入虎口』就是這個意思。

第三次重建遇上戒嚴時期,當時的有些雕刻藝術品就進口中國大陸,損失了原汁原味,在地的鄉土作品。廟堂內可見八角柱,透空雕的百鳥朝梅是新一派的雕刻風格。這裡又要連接到李梅樹紀念館了,老師說來到祖師廟賞鳥透空雕,就要到紀念館去找鳥圖。祖師廟與畫館是相連接的,圖中的鳥就是眼前的雕刻品。這裡有106種千多只鳥,如果這些鳥同時鳴叫,就會交織成動人的交響樂團,此刻的你想像到了嗎?再來你也會看到有不少的水裡動物,柱子下的螃蟹表示謝謝。有人說,這裡是一個石頭動物園,一點都不誇張。

另外有個奇特現象,在作品下方刻上捐獻者的名字以11字為準,表示『生老病苦死生老病苦死生』,最後的生表示生生不息,然而隨著李梅樹這位偉人的離去,沒有多少人會要求精細的功夫,苛刻的督導,清水祖師廟驚人的藝術已無人能比了。

現在我們看到的三峽祖師廟,是李先生用學院派的角度和傳統老師傅爭執出來的成果。不計時間金錢,創造出來的是藝術品,而現在,講效率論金錢的時代,後期呈現的作品已淪為商品。

2012年12月3日星期一

愛死三峽系列(4)之鶯歌陶瓷博物館




這一天,我們來到了鶯歌陶瓷博物館。



鶯歌小檔案

由來:北面山脈斜坡的巨石,長得像鸚(鷹),故稱之「鷹哥石」、「鶯哥」、「鶯歌」。傳說此奇石常吐霧食人,而當鄭成功領軍經過此地時,被瘴氣所阻擾,士兵被食,於是砲打巨石,使其瘴氣散,而得以進軍
 
特色:以陶瓷工藝最為著名。

櫃檯旁是一個蛇窯。蛇窯內部加上一層釉料,形成光滑的表面,與外部粗燥表面相比,華麗極了。

介紹陶瓷
優點:耐高溫、耐醃製、耐酸鹼。
缺點:易破碎。
用處:製成佛像,包括觀世音菩薩、天上聖母(媽祖)、關聖帝君、福德正神
            製成器皿,包括酒器、茶杯、夜壺、藥罐、碗筷陶匙等等杯碗瓢盆
            製成玩偶當擺設品,以人物為主。

考一考
Q:為什麼有些用陶土製成的湯匙上方會有孔,有些則無?
A:早期的陶瓷食品器皿在製作過程中考慮到衛生而將陶器漆上一層釉,而後拿去燒,底下方就會有一圈無漆釉的部分方便提起。後來的瓷器(尤其像湯匙之類的)為了節省空間燒,就設計了一個小洞方便垂吊,而底部就是全上釉的。

Q:為何有些神像會以前傾的方式呈現?
A:神像大部分會擺放在屋簷上,以前傾的方式,主要讓屋主知道是哪尊神像,保佑神明。



陶陶樂的時間了!親手捏捏陶土,重拾已久的玩意。
首先將陶土打平,再進行拍打捏搓,形成與手掌般的厚度。
將自己喜歡的圖案用陶土貼在模板上,再用先前做好的陶土片蓋上去進行拍打成型。
捏捏捏,拍拍拍,陶土成型了。拿下模板,圖案就附在上面了!
如要釉燒,需要花上超過一個月的時間定型。



陶土小知識 (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提供)
Q:陶土經過高溫燒製後會有什麼變化?
A:陶土乾燥後沒有塑性,受到碰撞會碎裂,遇水則融化。窯燒過程,因土的厚薄,內含雜質、乾透度等會影響作品的燒成與否,因而可能產生裂紋或部分變形。燒製之後作品體積的收縮度為10-15%之間,經過高溫燒製過的陶土,會變得較堅硬,也容易保存。

2012年12月2日星期日

愛死三峽系列(5)之三峽老街


擁抱老街第一步,就是品嚐老街!三峽區因處於大漢溪、三峽溪及橫溪三河的匯流口,故早期的三峽稱作三角湧。曾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之一,卻遭市民反對,而從名單內刪除資格。現在已成為觀光區。光是聽到這裡,已經覺得太可惜了!
一整列的紅磚鋪陳,非常有古典特色!
早期人們就是從橫溪下游經老街後方運送煤礦、茶葉到這裡。
 


老街道路經過專家設計,三峽簡介搭配李梅樹的畫作,使三峽更有人文氣息。
 

入口的龐然大物——三峽派出所也是老街的重要標誌。
由老師帶領,這一群幸運的志工團踏上了探險路。
這是第一景,從派出所二樓俯瞰,三峽老街,太驚艷了!
每家每戶,不一樣的中西風格。


自己的作品,超感動的!太有fu了!!
 
 
太了不起了!三峽特色!我好愛!!啾咪 =_________+
沒有重複的構造,沒有一樣的紋路,沒有相同的磚塊拼湊,卻組成一幅融合的色彩!
 
 
 
 
早期的建築,不外是精細的雕刻,這一幅,你會發現,
有中式的吉祥物,也有西式的花雕,
有舊式的結構,也有現代的風格,
在東方,買洋服,格外懸殊!
 
 
 
每一間特色非凡,這一家的正門橫梁有個圓形,可見地位不一般。
 
 


 


興隆宮,就是媽祖廟啦!非常氣派的廟堂,保佑附近居民,當心靈的殿堂。
 
 

百年老店,依然保存著舊式格局。
簡單的一塊木板,
提起來與桌面平行就可以當攤位擺放物品,
再往上提與桌面呈垂直線,扣上鋼鐵反鎖,就可以安心做生意了!
前人的智慧,後人的善用,永續傳承!
 
這家主人,是老師的同學。
再次有幸進入參觀這間長又長的房子,別有一番風味!
透視屋內,沒完沒了的木板,記載百年的故事。
 
 
長長的街道上,穿梭的路人甲,
流動的空氣,平凡的生活。
有你的努力經營,也有我們的口耳相傳,
才能營造出,這美好的老街。
 
 
以前,
窮苦的人,抬著轎子,
富有的人,坐著轎子,
出門去。
這裡樓上,是曾經擺放轎子的地方。
 

 水溝蓋,也在講求藝術。
運用李梅樹的畫,再次提醒路人這一位偉大的畫家。

在沒有三鶯大橋之前,
這裡曾是船隻出沒的地方,
三鶯橋建起之後,
這一段畫面就漸漸走入歷史。
 
 
 
 
相信你也一樣被吸引住了吧?
人參莊,服商,更多的故事值得探索。
 
 可以當樓梯上二樓,也可以擺放物品,一物二用不佔位!
 
 
 停看吃,好吃的金牛角就在這!
 
看到什麼特別嗎?
這裡共有15個人和15個石!!
要用台語念才有意思。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一直走下去,有一道不為人知的小徑,原來裡面的世界多麼迷人。
這裡是我在三峽看過最美的風景。
這裡的一磚一瓦都值得考究。
這裡曾經是富有人家的豪宅,如今卻落入滄桑。
可謂『舊時王謝堂前燕,飛入尋常百姓家』。
相信只有熟人帶路,我們才能見識老街的另一幕。
 
圖右一:金聯春染坊剖面
三峽有名的藍染,是由大菁植物製成,原本綠色的葉子經過加工變成藍色。
 
圖右二:樟腦製作流程
圖右三:藍染製作過程
 
 
這家醬油鋪,是老街保存得最好的一家。
一般上以三門四柱為主,這家以五門六柱最有氣派。
當中的圓柱是特別製作,而規格大小也是有考量。
中間門面最大,旁邊兩側門較小,有先輩之分。
早期政府規定門面只能設一層,而後面明顯看出加蓋一樓。
早期的磚頭中間是商家的店名,其餘則有很多小孔,
增加水泥的面積,使磚頭更為鞏固。
即使被卡車撞了,也只不過毀了一丁點。(如右下圖所示)
 
 
 這就是當年裝載煤炭的台車。
 圖中所示是當年的壓布石大小的四分之一。

結束了一天的老街之旅,滿載而歸。
身為三峽的一分子,不能不把這裡的點滴記錄下來。
雨會三峽,不失熱情。